笔趣阁

五六小说>快穿局女员工 > 第349章 青山依旧(第1页)

第349章 青山依旧(第1页)

深秋的紫禁城,金黄的银杏叶铺满了甬道。年过六旬的林乔手持笏板,缓步走向太和殿。他的背已有些佝偻,鬓角全白,但眼神依然清澈如初。今日大朝,他将上表请辞。

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见林乔进来,纷纷行礼致意。三十年来,这位从青山县走出来的能臣,先后推动漕运改革、开海贸易、新式学堂等一系列新政,彻底改变了这个古老帝国的面貌。

"臣林乔,叩见陛下。"林乔的声音不再洪亮,却依然沉稳有力。

御座上的皇帝也已步入中年,眼角有了细纹,但威严更甚当年。见到林乔,他的神色柔和下来:"林爱卿平身。朕听闻爱卿近日着成《治国疏要》,实乃社稷之福。"

"老臣惭愧。"林乔直起身,从袖中取出奏折,"臣今日上表,一则呈上新书,二则"他顿了顿,"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恳请陛下准臣致仕还乡。"

殿中顿时一片哗然。虽然林乔年事已高请辞在情理之中,但谁也没想到这一天真的到来。这些年来,他已成为朝堂上不可或缺的支柱。

皇帝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林卿三朝元老,国之栋梁。朕实在不舍啊"

"陛下隆恩,臣没齿难忘。"林乔深深一揖,"然臣近年目力衰退,处理政务常有疏漏。且新式学堂制度已定,各部人才辈出,老臣可以放心离去了。"

他环顾四周,目光扫过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面孔。许多当年并肩作战的同僚已经离世,如今朝堂上站着的,不少是他一手提拔的年轻官员,甚至还有翻译馆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学员。

皇帝长叹一声:"林卿去意已决,朕不便强留。但请再留京数月,待朕选定接任人选。另赐卿文正谥号,以彰卿之功绩。"

"文正"!这个文臣梦寐以求的谥号让殿中再次哗然。本朝开国以来,得此谥号者不过十人。林乔热泪盈眶,伏地叩:"臣愧不敢当!"

退朝后,皇帝特意在乾清宫设宴,只召林乔父子二人。三十岁的小树——现在应该叫林蔚了——已是工部侍郎,主管全国工程制造。他长得与年轻时的林乔极为相似,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自信。

"林卿,"皇帝亲手为林乔斟了一杯酒,"朕还记得你初入朝时,为漕粮改革舌战群儒的模样。这一晃,竟三十年了。"

林乔双手捧杯,感慨万千:"臣更难忘陛下当年力排众议,支持开海。若无陛下信重,臣纵有千般想法,也无从施展。"

"这些年,辛苦你了。"皇帝语气真诚,"那些守旧派没少为难你吧?"

林乔微笑摇头:"臣只记得陛下的知遇之恩,同僚的鼎力相助,其他的,不足挂齿。"

宴毕,皇帝赐给林乔一块亲手题写的匾额"经世济民",又赏了诸多珍宝,并特许他使用驿传归乡,派御医沿途照料。

离京那日,秋风送爽。林乔的行李出人意料的简单——几箱书籍,一些随身衣物,还有皇帝和大臣们赠送的纪念品。倒是林蔚准备的礼物堆了满满三车,都是带给青山县乡亲们的。

城门处,前来送行的官员排成长队。张御史已经作古,接替他的是当年那个爱和小树辩论的陈侍郎之子。徐光启白苍苍,拄着拐杖,非要敬林乔一杯践行酒。就连当年反对最激烈的严世蕃,也派儿子送来一副亲手写的对联。

"爹,真的不再多留些时日吗?"林蔚扶着父亲上车,眼中满是不舍。

林乔拍拍儿子的手:"你如今独当一面,爹很放心。记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凡事多替百姓着想,就不会错。"

林蔚重重点头,突然从怀中取出一本手稿:"爹,这是我根据佛郎机人的水利书改良的《新式河工全书》,请您过目。"

林乔翻开一看,里面不仅有详细的图纸和计算方法,还有许多实地应用的案例。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当年那个拆解自鸣钟的小男孩,如今已经成长为能够着书立说的栋梁之材了。

"好,好"林乔声音微颤,"比你爹强多了。"

林蔚突然跪下,重重磕了三个头:"儿子能有今日,全赖父亲教诲。父亲归乡后务必保重身体,儿子每年都会带孙儿们回去看望。"

林乔扶起儿子,父子相拥而泣。周围的官员无不感动,有人甚至偷偷拭泪。

车队缓缓启程,京城的轮廓渐渐远去。林乔靠在车窗边,望着路旁金黄的稻田和忙碌的农人,心中无比平静。这一生,他尽力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