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五六小说>快穿局女员工 > 第349章 青山依旧(第2页)

第349章 青山依旧(第2页)

旅途漫长,但沿途州县官员听说林乔经过,纷纷出城相迎。有些地方还自组织了仪仗,称要送"林青天"一程。林乔不胜其扰,后来干脆改走小路,避开这些应酬。

一个月后,当熟悉的青山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时,林乔忍不住老泪纵横。三十年宦海沉浮,魂牵梦萦的,始终是这片土地。

青山县城门处,早已挤满了迎接的人群。知县带着全体衙役列队恭候,当年耕读堂的学生们如今都已年过半百,带着自己的子孙前来。更让林乔惊喜的是,青山村的乡亲们几乎倾巢而出,打出了"欢迎林公回乡"的横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父母回来了!"当年的赵五老汉已经八十多岁,被孙子搀扶着,颤巍巍地要行礼。

林乔急忙扶住:"赵老伯使不得!您是我的长辈,该我给您行礼才是。"

简单而隆重的欢迎仪式后,林乔迫不及待地赶往青山村。沿途的景色既熟悉又陌生——当年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平整的石板道;荒芜的山坡如今梯田层层;村口的破庙已改建为宽敞的学堂,里面传出朗朗读书声。

林家的老宅被修缮一新,但格局依旧。林乔抚摸着院中的老梨树,当年离乡时它才手臂粗细,如今已是亭亭如盖。更让他惊喜的是,林蔚早已派人回来,将书房布置得与京城一模一样,连他常用的那方砚台都带了回来。

"老爷,尝尝这个。"林松——如今也该叫老林了——端来一盘金黄的饼子,"按您当年教的方法种的红薯,磨面做的饼。"

林乔咬了一口,甜糯的滋味瞬间勾起无数回忆。是啊,就是这小小的红薯,改变了他和无数人的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林乔过得简单而充实。每天清晨,他会在村中散步,与乡亲们闲话家常;上午在书房整理笔记,撰写回忆录;下午则去学堂转转,偶尔给孩子们讲讲课。到了傍晚,常有当年的学生或受惠于新政的商人、农人前来拜访,小院总是热闹非凡。

深冬的第一场雪后,林乔特意去了趟当年的试验田。白雪覆盖的田野静谧安详,只有几株顽强的冬小麦探出头来,预示着来年的希望。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熟悉的触感让他想起三十年前那个满怀理想的年轻知县。

"老父母还记得这里?"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林乔回头,见是当年的佃农王二,如今已是儿孙满堂的富足农户。

"怎么不记得?"林乔笑道,"当年你可是第一个愿意试种新作物的。"

王二憨厚地笑了:"托老父母的福,现在我家有三十亩地,两个孙子在县学读书,大孙子还考中了秀才呢!"

回村的路上,林乔顺道去了耕读堂。如今的学堂比当年大了十倍不止,有专门的算学馆、农学馆,甚至还有一个摆放着各种机械模型的小型格物馆。最让他欣慰的是,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正是当年翻译馆根据西方资料绘制的版本。

"林爷爷!"一群孩子见他进来,纷纷围上来,"给我们讲讲大海那边的故事吧!"

林乔坐在孩子们中间,讲述起航海的见闻,西方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开海贸易如何让大明更加富强。孩子们听得入迷,眼中闪烁着和他当年一样的好奇与向往。

除夕夜,林蔚带着妻儿从京城赶来团聚。两个孙子一个七岁,一个五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给安静的宅院带来了无限生机。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林乔恍惚看到了当年的小树。

"爹,朝廷已经批准在福州、广州设立造船厂,准备建造能远航的大船了。"饭桌上,林蔚兴奋地汇报,"徐大人说,或许再过十年,我们就能派船队去欧罗巴了!"

林乔含笑听着,不时询问细节。他注意到,儿子谈论这些时,眼中闪烁的光芒与自己年轻时如出一辙。改革的火种已经传承下去了,而且会烧得更旺。

开春后,林乔开始整理一生的笔记和奏折,准备编撰成书。他特意在书房窗外种了几株葡萄,看着它们一天天抽芽、长叶,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延续。

五月初五这天,阳光正好。林乔坐在葡萄架下,完成了回忆录的最后一章。他缓缓写下:

"余一生所为,不过顺应时势,尽己所能。幸得明君信任,同僚相助,百姓支持,使漕运得通,海禁得开,新学得兴。今见青山依旧,而万象更新,儿孙成才,百姓安乐,此生无憾矣。"

合上书稿,林乔望向远处。学堂的方向传来孩子们清脆的读书声,抑扬顿挫,充满希望。微风吹过,葡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这动人的旋律。

他轻轻闭上眼睛,嘴角挂着满足的微笑。这一生,从青山出,又回到青山,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圆。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快穿局女员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