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母子俩做下决定后,便放下手中的菜,去找叶采苹。
&esp;&esp;
&esp;&esp;叶采苹刚刚跟沈知晏散完步,回到家里,心情美美的在园子里修剪盆栽。
&esp;&esp;“采苹。”铁牛媳妇和赵进山走进来。
&esp;&esp;“呀,是嫂子和进山,快坐快坐。”叶采苹笑眯眯的。
&esp;&esp;铁牛媳妇没坐,笑着道:“采苹呀我见村里的商家进进出出的,人又多,他们吃饭都要到镇上吃,我想着”
&esp;&esp;“嫂子是想摆摊?”叶采苹一听就懂了,笑着道:“这敢情好呀!人流量这么大,可别浪费了,就该搞点小生意。我前些天让里正在村里搞客栈,就是希望大家也能赚一些钱。”
&esp;&esp;铁牛媳妇有些感动:“谢谢你,采苹。”
&esp;&esp;她知道,很多富人有了钱后,就算损害不到他们的利益,还是舍不得别人跟着喝汤的。
&esp;&esp;叶采苹说:“这有啥。乡里乡亲的,就该互相帮衬。当年我到李家村带走锦儿欢儿时,嫂子也是义不容辞地来帮忙。”
&esp;&esp;“对了,你们想卖些啥?”
&esp;&esp;赵进山道:“我们想卖饭。”
&esp;&esp;叶采苹点头:“这个主意好。对了,进山不上学了?”
&esp;&esp;赵进山尴尬地笑了笑:“我是个没出息的,一直考不上,念得又吃力。我看着这人流就心痒痒的,现在不摆摊,我怕将来后悔。”
&esp;&esp;叶采苹笑道:“什么没出息。只要努力生活,不管是下田种地还是作坊里上工,抑或是摆摊做生意,都是出息的。”
&esp;&esp;赵进山受到鼓舞,心里的负罪感总算散去:“谢谢苹姑姑。”
&esp;&esp;“听你的话,你似乎有规划了。来,咱们坐下聊。”
&esp;&esp;说着,叶采苹便邀他们到石桌边,三人坐下来商量。
&esp;&esp;
&esp;&esp;晚上,铁牛媳妇跟赵铁牛说了摆摊之事。
&esp;&esp;赵铁牛早就觉得儿子无心念书了,微微一叹,点头:“行吧!咱们试一试。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
&esp;&esp;赵铁牛一家准备了两天时间。
&esp;&esp;第三天午时之前,赵进山父子就推着东西来到玻璃作坊大门前。
&esp;&esp;拉货的商家来来往往,有来看货的掌柜和商家,也有搬东西的脚夫,人流极多。
&esp;&esp;赵进山看着,又期待又紧张。
&esp;&esp;赵铁牛把两张大桌子搬下来,往地上一放,接着搬下十个小桌子和配套的小凳子。
&esp;&esp;大桌上逐一放上一大盆糙米饭,小半盆白米饭。
&esp;&esp;然后是一盆炒小白菜、韭菜炒蛋、青椒炒猪下水、韭菜炒猪红。
&esp;&esp;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桶凉白开。
&esp;&esp;东西才放下来,一阵阵饭菜香就飘出来了。
&esp;&esp;这里人流本来就多,一看这边摆出这么多饭菜,就知道这是卖饭的,有三个脚夫走过去:
&esp;&esp;“东家,卖饭呢?”
&esp;&esp;赵铁牛活了几十年第一次被人叫东家,有些不习惯,咧着嘴笑:“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