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第229节

因为大脑还没反应过来,产生幻肢效应,王弥的肩膀还在挥动,然而失去双臂的王弥已经成了一个废人!

冉良没有放过王弥,又是一刀斩落,溅起滚烫的鲜血!

鲜血从冉良面前溅过,这一刻仿佛时间停滞,冉良的表情有几分狰狞。

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

冉良在乱世生存,见过太多生离死别,因此心性与普通少年不同。

“王弥被、被杀了?!”

王弥的主将刘曜正在与李陵比拼箭术,瞥见凶悍的晋末大盗王弥,被一个猛士斩杀,惊慌失措。

冉良提着王弥的首级,挂在乞活军坞堡的城墙上,威慑大顺军!

“退!”

刘宗敏怒吼一嗓子,劈退唐将张士贵,宣布退兵。

一员猛将被斩,大顺军士气下降,刘宗敏不得不退。

冉良拾起王弥的鬼头大刀,这把宝刀在激烈的战斗后,依然没有卷刃,锋利无比。

“今后这就是我冉良的兵器了。”

冉良杀了西晋末年的猛将王弥,获得其兵器。

“好可怕的武力……”

陈午见十四岁的冉良宰了晋末猛将王弥,也深感震撼。

据说冉良的儿子冉闵,巅峰时候更是有万夫不当之勇,在地球上可以手刃数百人。

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冉闵又会如何。

“下一任乞活帅上任时,乞活军将会威震天下。”

陈午、田禋已经可以想象今后的场景。

第一百九十四章 明朝夜不收!

关东,秦汉时,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准确来说,洛阳也属于关东地区。

范仲淹出任洛州刺史,为张华看守夏城,往关中周转兵器粮草。

张华在关中大举扩张,而范仲淹在河洛采取守势,只守不攻。

河洛地区人口已经上百万,在伊洛平原屯田,农田连绵几十里。

洛州设典农校尉一名,下辖各县,设典农都尉一名,各村镇也有对应的典农官吏,负责屯田事宜。

河洛采取守势,专心种田。

在收编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之后,河洛获得五十万人口,这些人口在河洛各县安心住下,分得田地,专心耕种。

虽说洛州的田赋达到了五成,对农民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能够有个安稳的种田环境,已经谢天谢地。

孙策忙着向河北扩张,努尔哈赤在虎牢关以东的中原地区征战,范仲淹忙着种田,几乎没有战事。

如果不是范仲淹需要安排民夫将粮食、弓箭从河洛运输至关中,范仲淹还以为天下已经太平。

不过,虎牢关以东的变局,让范仲淹又不免感到担忧。

“努尔哈赤几乎已经完全吞并朱由检的地盘,朱由检逃至山东。努尔哈赤的后金国,占据了汴京一带,可能会趁势攻打虎牢关。”

“再往虎牢关增兵3000人。”

范仲淹以耿恭、独孤永业两人守虎牢关,虎牢关的兵力增加至20000人。

主公张华正在与秦孝公和曹真对峙,范仲淹这边不愿轻启战事,而是消极防守。

两线作战,极其凶险。

明末皇帝朱由检,数次向范仲淹求援,但范仲淹没有多余的兵力相助,范仲淹对此也深感无奈。

张华的主力都在征战关中,战略重心放在关中,对虎牢关以东的中原地区插不上手,范仲淹只能密切关注关东群雄的变化。

或许等到张华统一关中,就有多余的兵力向关东扩张。

荥阳镇,被投靠努尔哈赤的李密升级为三级镇子,从东边威胁虎牢关。

王伯当进来,眉头紧皱,对李密说道:“主公,多尔衮率领一队骑兵,追击一队溃败的明军。这队明军被清军封住前去山东的道路,被迫向西逃窜,即将进入我们荥阳镇的范围。多尔衮命令我们出兵拦截这支溃败的明军,不得令其进入河洛。否则,事情还有些棘手。努尔哈赤可能会因此收回赐予主公的荥阳镇。”

“你带兵一万人,与我一起去拦截这支明军。”

李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好带兵一万,与多尔衮围攻一支明军。

关中几十万大军混战,而在关东地区,同样烽火连天,局势甚至更加混乱。

关中已经有些许封闭,而关东更加辽阔,数以百计的诸侯相互攻伐。

朱由检败给努尔哈赤,朱由检势力的明军也因此四分五裂。

不少明军武将跟随朱由检,逃至山东,等待东山再起。

还有部分明军武将来不及撤退,被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八旗武将围追堵截,向四周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