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汉中王传 第四百五十一章 诸王之制

第四百五十一章 诸王之制

刘征大会群臣,许靖突然提出的议题令众人皆是一惊。

汉初诸王之制,此事非同小可!

“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又其官职,傅为太傅,相为丞相,又有御史大夫及诸卿,皆秩二千石,百官皆如朝廷。国家唯为置丞相,其御史大夫以下皆自置之。”

许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建议刘征复行汉王诸王制度,在益州建立一套百官制度,以便于统领诸事,同时也是对天下的震慑。

汉初诸王“百官皆如朝廷,国家唯置丞相,其御史大夫一下皆自置之”。

汉初承袭秦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当时的诸王国只有丞相是中央朝廷指定,其余都由诸王自己设置,且规制跟朝廷完全一样。

其实许靖的意思看起来就是建议刘征在益州也设置一个朝廷出来,用以对抗天子在手的曹操。

而且此举有根有据,算起来也并没有违背祖宗礼法。

之所以说是“汉初”诸王之制,是因为后来王国的权利日渐削弱。

“景帝时,吴、楚七国恃其国大,遂以作乱,几危汉室。及其诛灭,景帝惩之,遂令诸王不得治民,令内史主治民,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

自景帝朝七国之乱之后,诸王便被禁止治民,诸项举措也大大削弱了诸王对王国的控制权利。

“武帝改汉内史、中尉、郎中令之名,而王国如故,员职皆朝廷为署,不得自置。至成帝省内史治民,更令相治民,太傅但曰傅。”

到了汉武帝手里,诸王的权利可以说是彻底被架空,不但裁减更改的诸多官员,连仅剩的官员也必须由朝廷安排。

这样一来,诸王完全成为了一个只享用土地租赋的“普通贵族”,而实际上王国的统治权利全部都收归了中央。

而且还有更绝的,那就是“推恩”,连诸王仅剩的土地和爵位也要不断分给子嗣,这就是为什么身为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却成了一个织席贩履的庶民。

土地越分越小,王国子嗣江河日下,甚至到后来有的人连给宗庙的供奉都出不起,以至于直接除去爵位。

自景帝、武帝以来对诸王的各项举措,当然是有其好处的。这些举措加强了中央的权利,也甩脱了诸王尾大不掉之势,这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当然有利。

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困境,那就是当中央朝廷受到威胁的时候,再没有诸王能够挺身而出。

想汉初,吕氏作乱也不得不忌惮齐王之威,后来朱虚侯刘章也在平吕之乱中大显身手。而七国之乱时中,如果没有梁王的拼死抵挡,恐怕也要改天换地。

再如近世,外戚、宦官擅权,无人敢出来作声。如果是汉初诸王时代,这些外戚、宦官恐怕也只能得到吕氏一样的下场。

更有甚者,黄巾之乱,诸多王国子嗣竟然死于乱贼之手,刘征之父便是在此乱之中丧命。

朝廷风雨飘摇近二十年,却没有一个王国能够站出来扶危社稷,这也是大肆削除诸王权利的弊端。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许靖的提议,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

王谋也出来对刘征拱手说道“文休先生所言甚是!方今之世,乱臣窃命,皇命不出,正是诸王用力之时。汉王若欲扶危社稷,正可复行汉初诸王之制!以此统率三军,署置百官,使州郡得治,万民得安!”

刘征当然知道复行汉初诸王制是什么意思,其实即便是不复行汉初诸王制,其实刘征也一样有办法管理好文武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