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行军时,每位士兵都会背负一串烧饼,这是他们的独特创造——以炭火烤制,中间打孔,方便携带。
与之前相比,这种方式更为便捷。
此外,他们还有种简易的干饭补给,即先焖熟再晾干,食用时只需热水冲泡即可,称为“水泡饭”,原理类似后来的方便面。
因此次行动为速攻,所以只带了穿口烧饼。
杜寒所部被安置在靠近河边的位置,属于外层防线。
对此,杜寒和王鹏早已习以为常,并未觉有何不妥。
作为夜不收出身,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再普通不过。
“王鹏,过来一下。”晚餐后,杜寒叫上王鹏,一同走到河边,两人凝视着宽广的河面。
夕阳映照下,河水泛着粼粼波光,闪烁着迷人的色彩。
王鹏紧跟在杜寒身后一步远,杜寒未发话,他也未敢贸然询问,只能安静地站在那里等待。
许久之后,杜寒才开口:“王鹏,你的水性如何?”
“水性……还凑合吧。”王鹏有些意外,迟疑片刻后答道。
“什么叫还凑合?”杜寒转头瞥了眼王鹏,示意他再靠近些,随后指向宽广的水面,“这样宽的距离,你能一口气游过去吗?”
“一口气游过去?”杜寒的话让王鹏警惕起来,思索一番后回答道,“属下尚可,但属下手下兄弟就不一定了。
大人为何如此询问?”
“此战风险不小。
六艘小船一次只能运送少量人马。
即便只有三百建奴尚可应付,若遇大股敌军突袭,过河者恐需弃船逃生。
我若下令不过河自是无事,一旦决定渡河,务必告知所有部下,除我命令外,其余一切指令皆不可听从!”
杜寒神情凝重,王鹏恭敬地点头应允。
途中,杜寒始终在思索一个问题。
在此之前,他对柳河之战的历史记载深信不疑,认为三百努尔哈赤骑兵能以压倒性优势击溃一千七百明军,其败因在于明军不堪一击的实力。
然而,与鲁之甲的骑兵近距离接触后,他发现这些明军骑兵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士气高昂,堪称精锐部队。
杜寒多次与努尔哈赤交战,单挑之下,他认为这些骑兵并不逊色于对方。
那么,三百努尔哈赤骑兵如何能轻易战胜这些明军骑兵呢?正因为深入观察了明军状况,杜寒对清廷记录的柳河之战产生了质疑。
毕竟努尔哈赤一向歪曲史实,参加耀州之战的努尔哈赤士兵可能远超三百人!
次日早餐后,明军按鲁之甲的部署开始渡河。
正如杜寒所料,鲁之甲并未安排杜寒部渡河,首批渡河的是他的千总马吉与周守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