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五六小说>快穿局女员工 > 第347章 出海(第1页)

第347章 出海(第1页)

金秋十月,福建月港人声鼎沸。林乔站在海关衙署的高台上,望着远处海平面上渐渐清晰的帆影,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栏杆。这是开海后批归来的商船,它们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政策的未来。

"大人,是陈德昌的福海号!"身旁的通判激动地喊道,"后面还有三艘,都回来了!"

林乔长舒一口气,悬了三个月的心终于放下。自从商船启航,朝中反对派就不断散布"商船遇难血本无归"的谣言,甚至有人上奏要求立即重新禁海。如今船队平安归来,谣言不攻自破。

码头上的气氛如同过节。商贾、水手、挑夫、小贩,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等待船只靠岸。当"福海号"的舷梯终于搭上码头时,人群中爆出一阵欢呼。

陈德昌第一个走下船,晒得更黑的脸庞上洋溢着掩不住的喜色。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林乔面前,深深一揖:"托大人的福,此行满载而归!"

随着船员们将一箱箱货物搬下船,林乔的眼睛越睁越大。除了预期的南洋香料、珍珠、珊瑚,还有许多前所未见的奇物:造型古怪的机械装置、皮革封面的厚重书籍、甚至还有几支制作精良的火铳!

"这些是"

"回大人,这是在满剌加遇到的佛郎机商人交换的。"陈德昌压低声音,"他们说这些是欧洲最新的明,愿意用来换我们的丝绸和瓷器。"

林乔心跳加。他隐约感觉到,这些奇物背后隐藏的价值,可能远它们的实际外观。

海关衙署内,陈德昌详细汇报了航行经过和贸易成果。最令人振奋的是经济数据——扣除所有成本,四艘船净赚十五万两白银,是投入的三倍还多!而缴纳的海关税款就达两万两,足够供养一支水师。

"大人,这是详细的航海日志和贸易清单。"陈德昌呈上一本厚厚的册子,"还有佛郎机人送的几件礼物,特意指明要交给您。"

礼物中有一架精巧的黄铜制天体仪,上面镌刻着陌生的文字和复杂的星图;一套绘制在羊皮纸上的地图,展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格局;还有几本装帧精美的书籍,里面的文字如同蚯蚓爬行,完全无法辨认。

"oo,能翻译这些文字吗?"林乔在脑海中急切地问。

"拉丁文检测部分内容可识别。"系统回应,"此为托勒密《地理学》复制本,包含经纬度概念和已知世界地图。"

林乔的手微微抖。他听说过这本西方地理学经典,没想到竟以这种方式见到实物。更令他震惊的是那套世界地图——上面清晰地绘出了欧罗巴、阿非利加、亚美利加等大洲,甚至还有一条绕过阿非利加南端通往东方的航线!

这与大明传统的"天圆地方中国居中"观念截然不同。如果地图属实,那么大明的世界观将面临根本性挑战。

"陈先生,船上有懂佛郎机语的人吗?"

"有一个混血通译,不过"陈德昌有些为难,"那人粗通番话,对这些深奥书籍怕是"

林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要理解这些西方知识,先得解决语言障碍。他更加坚定了设立翻译馆培养专业人才的决心。

回到京城,批海贸的成功引了轰动。皇帝龙颜大悦,当朝表彰了林乔和陈德昌等人。但更让林乔欣慰的是,小树对那些西方器物表现出了乎寻常的兴趣。

"爹!这个圆球上的线条是什么意思?"小树围着天体仪打转,小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上面的刻痕,"这些符号和我们用的二十八宿好像,但又不一样"

"这叫天体仪,是番邦人用来研究星象的。"林乔解释道,"据说他们认为大地是圆的,天空也是一个球体。"

"大地是圆的?"小树瞪大眼睛,"那另一边的人不会掉下去吗?"

这个问题让林乔语塞。他其实也不太理解西方的地圆说,但又不愿敷衍儿子:"这个爹也不全懂。不过番邦人有他们的道理,等翻译馆建好了,我们就能读到他们的书了。"

"那我要学番邦话!"小树突然宣布,小脸上满是坚定,"我要读这些书,弄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想!"

林乔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孩子的好奇心是最珍贵的财富,他一定要好好保护。

翻译馆的筹建比预想的顺利。皇帝对西方奇器很感兴趣,特批在国子监旁划出一块地皮;李主事推荐了几个懂葡萄牙语和拉丁文的传教士;而最让林乔惊喜的是,小树竟然在短短半个月内,跟着一个佛郎机商人学会了基础葡萄牙语!

"爹!我记住了oo个番邦词!"一天晚饭后,小树兴奋地拉着林乔来到书房,指着桌上的物品一个个用葡萄牙语念出来,"书—ivro,笔—pena,桌子—sa"

林乔震惊不已。这孩子才九岁,语言天赋竟如此惊人!他当即决定带小树一起去见那位佛郎机商人——安东尼奥,请对方评估孩子的语言能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安东尼奥住在京城专为外商设立的驿馆里。见到林乔父子,他热情地行了个礼,然后用葡萄牙语说了几句。

"他说欢迎巡抚大人和聪明的小公子。"小树不假思索地翻译道,然后害羞地补充,"至少我是这么猜的"

安东尼奥哈哈大笑,改用生硬的汉语:"小公子猜得对!您有个天才儿子,大人!"

接下来的交谈中,小树的表现更是令人咋舌。他不仅能快记忆新单词,还能模仿安东尼奥的音,甚至开始摸索语法规律。连安东尼奥都连连惊叹,说这孩子若在欧洲,定会被大学争相录取。

"大人,您儿子有非凡的天赋。"安东尼奥真诚地说,"如果愿意,我可以教他更多。欧洲有很多先进的学问,值得学习。"

林乔欣然同意。从那天起,小树每天下午都会去安东尼奥那里学习一个时辰葡萄牙语和基础算术。而他的进步度,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一个月后,翻译馆正式开馆。林乔特意安排小树作为特别学员旁听,虽然这孩子比最小的正式学员还要小五岁。开馆仪式上,皇帝御赐匾额"格物致知",表明了对汲取外来知识的开放态度。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这种变化。仪式结束后,礼部尚书严世蕃拦住了林乔:"林大人,引进番邦异学,恐扰乱士子之心啊!"

"严大人多虑了。"林乔微笑回应,"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番邦之学,择其善者而从之,有何不可?"

"哼!"严世蕃冷笑,"就怕有些人学了番邦之术,忘了圣人之道!"

这番对话让林乔意识到,翻译馆面临的阻力可能比开海更大。因为这里传播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可能动摇传统世界观的思想。

果然,第二天就有御史上了弹劾奏章,指责翻译馆"用夷变夏败坏学风"。更阴险的是,奏章中暗示林乔与番邦商人过从甚密,有里通外国之嫌。

这种指控在以往足以让一个官员身败名裂。但令林乔意外的是,皇帝只是将奏章留中不,并未追究。这微妙的信号表明,年轻君主对西学其实抱有浓厚兴趣,只是碍于舆论不便公开支持。

林乔决定趁热打铁,在翻译馆内设立了一个小型展览,陈列海贸带回的西方器物和书籍,邀请朝中官员参观。他亲自讲解天体仪、地球仪的运作原理,演示西方数学的便利之处,甚至请安东尼奥展示最新式的望远镜。

"诸位大人请看,"林乔将望远镜递给一位翰林学士,"透过此物,能清晰看到月亮表面的凹凸,证明其并非完美球体,这与我国古代月中有蟾蜍的说法不谋而合。"

那位学士将信将疑地举起望远镜,随即出一声惊呼:"果真如此!月面竟如橘皮,满是坑洼!"

这一现很快在士大夫圈中引热议。有人惊叹西方技术的精妙,有人坚持这是"奇技淫巧",还有人试图用传统理论解释新现。无论如何,西学的话题再也无法被忽视了。

小树在这种氛围中如鱼得水。他不仅迅掌握了基础葡萄牙语,还能协助翻译简单的数学和天文术语。更令人惊讶的是,他对几何学展现出非凡的理解力,能够轻易解决许多成年学员都觉得困难的题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