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五六小说>快穿局女员工 > 第345章 改革(第3页)

第345章 改革(第3页)

"佛郎机人"林乔若有所思。他在青山县时就听说过这些来自遥远西方的商人,他们驾驶巨大的帆船,带来各种奇珍异宝。可惜本朝海禁森严,只在广州一地允许有限贸易。

"oo,调取近年海外贸易数据。"他心血来潮地命令道。

系统提供的数据让他大吃一惊:仅广州一地,官方许可的贸易额就高达每年数百万两白银!若开放更多港口,引入更多外商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林乔脑海中形成:何不奏请开放海禁,允许沿海商民出海贸易?这不仅能增加国库收入,还能促进百业兴旺。当然,他知道这将触动比盐商更强大的利益集团——那些靠垄断对外贸易获利的权贵和保守派。

正当他沉思之际,小树兴冲冲地跑进来:"爹!看我从李兄那里得到什么?"孩子手中捧着一个精巧的铜制物件,上面有指针和复杂的齿轮。

"这是"

"李兄说是他爹从佛郎机商人那里得来的自鸣钟,能自动报时呢!"小树兴奋地演示着,"爹,佛郎机人怎么会有这么精巧的东西?他们是不是特别聪明?"

林乔接过这个异国奇物,心中震撼。一个小小的计时器,工艺竟如此精湛,远本朝水平。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开海的念头——固步自封只会落后,唯有交流才能进步。

当晚,他彻夜起草《请开海禁疏》,详细论述开放海贸的利处和具体措施。写完后,他没有立即上呈,而是先请张御史过目。

"林大人,此议甚好,但"张御史看完奏折,面露难色,"海禁乃祖制,触动更大。眼下盐改初定,是否操之过急?"

林乔明白这是忠告。是啊,刚刚经历一场恶战,确实不宜立即开辟新战场。他将奏折锁入抽屉,决定等待更成熟的时机。

机会比预想的来得快。七月初,皇帝突然召集群臣,商议东南倭患问题。原来,尽管汪家伏诛,沿海倭寇活动却有增无减,甚至攻陷了几个卫所。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皇帝忧心忡忡地问。

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增兵,有的建议筑城,但都需要巨额军费,而国库刚刚好转,难以负担。

林乔看准时机,出列奏道:"陛下,臣有一策,可消倭患于无形,且不需朝廷多费一钱!"

"哦?"皇帝眼前一亮,"林卿快讲!"

"倭寇之起,实因海禁太严。"林乔侃侃而谈,"沿海百姓以海为田,禁其生计,必铤而走险。若开放部分港口,允许商民合法贸易,则良民有路,倭寇自然消弭。且可设关征税,充实国库,一举多得!"

朝堂上一片哗然。开海禁?这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

"陛下!"孙侍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海禁乃祖宗之法,岂能轻改?林乔此言,实为祸国之论!"

"孙大人此言差矣。"林乔早有准备,"太祖定海禁,是因当时倭患猖獗。如今时移世易,当因时制宜。且有限开放,并非全废海禁,有何不可?"

双方激烈辩论,皇帝听得认真,却未当场表态。退朝后,林乔被单独留下。

"林卿,开海之议,朕甚感兴趣。"皇帝在御花园边走边说,"但兹事体大,需从长计议。卿可先拟详细条陈,朕将亲阅。"

"臣领旨。"林乔心中暗喜。虽然没有立即批准,但皇帝显然对这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兴趣。

离开皇宫时,夕阳西下,将紫禁城的琉璃瓦染成金色。林乔望着这壮丽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从青山县的小小知县,到如今参与国家大政的户部侍郎;从最初的农业改良,到现在筹划开海贸易这一路走来,荆棘满途,却也充满意义。

回到吏舍,小树正在院中摆弄那个西洋自鸣钟,见他回来,兴奋地喊道:"爹!我把它拆开又装回去了,原来里面是这样的!"

林乔走近一看,钟表内部精巧的齿轮机构完全暴露,有些零件还被小树重新排列过。令人惊讶的是,这个被拆解过的钟表居然还在走动!

"你怎么做到的?"林乔难以置信地问。

小树歪着头:"就是看着它们怎么咬合啊。李兄说佛郎机人有专门讲机械的书,要是能读到就好了"

林乔突然意识到,儿子展现出的这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动手能力,或许正是这个国家最需要的品质。固步自封的时代即将过去,未来的世界,属于那些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

夜深人静,林乔再次提笔,精心完善《请开海禁疏》。这一次,他加入了更多具体措施:选择几个港口有限开放;设立海关征税;组织船队出海贸易;甚至建议设立翻译馆,学习西洋先进技术

窗外,一弯新月挂在天际,清冷的月光洒在纸上,映出他坚定有力的字迹。这不仅仅是一份奏折,更是一个关于国家未来的梦想。

无论前路多艰,他都将一往无前。

喜欢快穿局女员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快穿局女员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